前 11 月 ETF 净值规模大增 2297 亿元
前 11 月净值规模居前的非货币ETF

今年以来 A 股震荡下行,权益类基金销售遇冷,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 ETF ) 展现出强大的 " 吸金 " 能力。截至 11 月底,全市场 ETF 规模达到近 6000 亿元,较去年底增长 2300 亿元。龙头产品规模增长同样迅猛,22 只 ETF 实现翻倍。
ETF 份额与净值规模大增
根据统计,2017 年底时,全市场 ETF 净值规模为 3648.67 亿元,在存量 ETF 净申购激增、新发 ETF 百亿认购资金的驰援下,截至今年 11 月 30 日,全市场近 200 只 ETF 最新净值规模达到 5946.33,较去年底增长 62.97%。
从基金份额上看,ETF 的扩张更为明显。截至 11 月底,ETF 份额合计 4692.48 亿份,较去年底的 2333.01 亿份增加了 2359.47 亿份,总份额增幅已经翻倍。其中,非货币类 ETF 份额增加 1261.67 亿份,贡献了五成以上的份额增长。按最新基金净值和份额估算,前 11 月约有 1400 亿元资金借道 ETF 进入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存量 ETF 规模与份额大增,年内几只新成立的爆款产品也对现有 ETF 市场格局形成较大影响。10 月下旬相继成立的博时、华夏、银华三家公募旗下的央企结构调整 ETF,合计募集规模接近 500 亿元,博时央企结构调整 ETF 首募 252.22 亿元。此外,海富通上证 10 年期地方政府债 ETF 也以 60.46 亿元的首发规模引发市场关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 31 只非货币 ETF 募集总规模已经超过 700 亿元。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表示,非货币类 ETF 爆发往往与行情有关,在今年 A 股震荡下行的背景下,ETF 出现了份额与净值规模双双爆发,这一方面说明当前市场估值较低,该类产品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另外一方面也跟监管环境改善、基金公司对被动投资的重视度提高密切相关。